包括羅蔭國、馮立梅在內的多名官員都曾涉入茂名火車東站附近這處“爛尾地”的糾紛中。
茂名市國土資源局多名官員曾因涉“窩案”落馬。
  茂名市政協原主席馮立梅並未安心過好退休生活,因涉嫌嚴重違紀問題,今年3月底接受廣東省紀委調查。
  馮立梅出事再次引發公眾對茂名“窩案”的關註。雖然廣東省紀委至今未披露相關細節,但寥寥數字的消息發佈,加之馮立梅此前曾涉“窩案”的經歷,還是很快讓各界把這次調查與重啟“窩案”調查聯繫到了一起。
  對茂名人來說,重啟“窩案”調查更像是一種期待:徹底清除茂名腐敗土壤並解決遺留問題的期待,也是對被“窩案”截斷十年的茂名發展的期待。
  文/片 本報深度記者
  劉德峰 劉志浩
  “窩案”調查

  重啟與否存疑
  3月28日,廣東省紀委在官方網站發佈消息稱,茂名市政協原主席馮立梅涉嫌嚴重違紀問題,正在接受調查。隨後有媒體報道稱,此次馮立梅被查,是因為中央巡視組到廣東後接到了相關舉報,在巡視組要求下,廣東省紀委準備複查茂名官場“窩案”。
  對馮立梅遭查原因,茂名當地存在不同版本。
  有消息稱,馮立梅是因為牽扯外地某刑事案件,經濟問題才得以暴露。此後,涉及馮立梅的相關材料被移交給廣東相關部門,致使省紀委開啟調查。
  不管如何,馮立梅與重啟“窩案”調查聯繫在一起並非偶然。
  當地甚至有傳言稱,曾做過茂名市紀委書記、在當地官場有著“話語權”的馮立梅,手裡掌握著當地官員大量材料,“已經全招了”。不少媒體則預測,隨著廣東省紀委對其調查的逐漸深入,很可能再次掀起茂名官場震蕩。
  茂名市紀檢部門反腐工作的持續展開以及工作進展的集中公佈,也給了部分市民遐想空間。
  4月30日,茂名市紀檢部門通過官方網站公佈多起違紀違法案件,多涉及基層腐敗。當天公佈的消息顯示,2014年至今,茂名全市各紀檢部門共立案156起,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07人,其中縣處級幹部11人。
  曾有受訪者告訴齊魯晚報記者,像馮立梅一樣,曾涉當年“窩案”但未被立案調查的多名官員,近日正再次接受調查。廣東省紀委相關工作人員已進駐茂名一酒店。而據齊魯晚報記者多方核實,上述所稱的“省紀委相關工作人員”實為廣東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第九組,並非廣東省紀委專門派駐的調查人員。
  另有茂名本地接近官場的人士表示,馮立梅此次被調查,也僅是外地其他案件牽扯出的個案,與茂名“窩案”調查是否重啟並無關聯。
  而齊魯晚報記者近日從接近廣東省紀委相關人士處瞭解到,廣東省紀委目前並沒有重啟“窩案”調查的意思。
  茂名上述接近官場的人士分析稱,此前,廣東相關部門既然已對這部分官員做出了相關的定性處理,全部推倒重來的可能性就不大。“但這部分官員也不排除因為其他個別案件而再次接受調查的可能。”
  記憶猶新的“官員買賣”
  多名茂名本地官員、商人及市民受訪時向齊魯晚報記者表示,他們之所以更願意相信“窩案”調查重啟,在於他們看來,茂名本地買官賣官之風並未得到徹底清理。此前花樣迭出的買賣手法,至今令他們記憶猶新。
  “茂名還是有這樣(買官賣官)的事情,只是沒有以前那麼猖獗。”5月2日,茂名某局正科級官員周正(化名)告訴齊魯晚報記者,“窩案”之後,買官賣官的行為大面積縮減,但未必完全消失,或以更為隱秘的方式進行。
  提及買官賣官之風,茂名各界人士均把矛頭指向廣東省委原常委、統戰部原部長周鎮宏。茂名某局公務員陳生(化名)稱,周鎮宏到茂名任市委書記之後,對科級、處級明碼標價,“官帽買賣”變成“顯規則”。
  “要得到一個正科級職位,最少需要20萬元,這還只是打點一把手的錢。那會,大家討論的都是某某花了多少錢買了什麼官,虧了或是賺了的事情,不想聽都不行。”陳生告訴齊魯晚報記者,當時官位買賣可以用“肆無忌憚”來形容。
  周正受訪時的表述與陳生一致。“那時候,官員任免都是一把手說了算。”周正說,能力、資歷等標準符合提拔條件的官員,也會被一把手叫到家裡瞭解情況,得到邀約的官員,自然會心領神會帶錢赴約。
  此種風氣之下,茂名越來越多出現買官賣官“中介”。周正說,這些中間人與一把手關係較為密切,他們替買官者完成相關的聯絡工作。比如,某部門一把手與當地一家酒吧老闆比較熟悉,打算“向上走”的某幹部就會把準備好的錢交給酒吧老闆,並交代好自己的事情。酒吧老闆找時機把錢交到領導手中,事成後便可獲得少則幾千、多至數萬元的“中介費”。
  “買官者和賣官者根本不用見面,也減少了風險。”陳生說,即便事發,雙方把責任往酒吧老闆身上一推,令查案者無可奈何。
  這套模式在羅蔭國接任茂名市委書記後得以無縫銜接。陳生告訴齊魯晚報記者,羅蔭國上任後,自己所在的局級單位曾有一個正科級名額,當事人在公推過程中得到了多數票,但還是被提醒至少準備20萬元。
  自周鎮宏開始,由羅蔭國繼承的買官賣官風氣,讓沒有資金活動的公務員群體選擇面對現實,也讓買官者對其行為不再避諱。“高州曾有一個幹部當眾承認,他這個官是花了多少錢買來的。”陳生說。
  一知情人士告訴齊魯晚報記者,賣官收益很快就會被“洗白”。有的官員選擇把錢交由親屬打理,做生意賺取利潤;有的則選擇出借,以收取高額利息,實現變相行賄。
  “茂東火車站附近有一條美食街,拆遷前分佈著十餘家酒店。政府一換屆,很多老闆就會跟著換。”陳生說。羅蔭國案相關證據顯示,其夫婦曾將聚斂的1000多萬不義之財,常年“借給”當地房地產商高某,高某出具本金加高額利息為內容的借據使羅蔭國夫婦從中獲利,而高某則在工程項目上受到“關照”。
  正是基於種種官場惡習及其給自己家庭帶來的傷害,茂名市外事僑務局的朱國瑜才走上了實名舉報的道路。他堅持認為應對茂名“窩案”進行徹底清查,因為這些買官者的錢也並不見得乾凈,且在上任後往往會變本加厲地拿回成本。
  “‘窩案’不重查,怎麼能徹底消除腐敗?”一位對當地官場情況有著相當瞭解的當地幹部反問齊魯晚報記者。
  兩任一把手的

  不同“生意經”
  為什麼“窩案”會發生在茂名?官場震蕩平息後,外界對這一問題持續發問。而對茂名而言,只有揭露真相,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周鎮宏知道,自己只在茂名乾一屆就會調到省里去。”5月2日晚,一位當地官場的知情者分析,茂名只是周鎮宏的一個“中途站”,這讓他沒有了“後顧之憂”。在周正看來,周鎮宏老鄉倪俊雄於2002年空降茂名任公安局局長,成為其得力助手,更讓周鎮宏無所畏懼。茂名官場“官位買賣”惡風愈演愈烈。
  當地一位接近官場人士則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賣官一把手收取賄賂的“風險成本核算”,其結論是:比起收受商人賄賂,“賣官”來錢更為保險。
  該人士稱,拿了商人的錢給人家辦事,若不出事你好我好。一旦出事,到了(監獄)裡面把人家供出來,人家就會嫉恨你,“想打擊報複你再容易不過了。”而收下屬的錢就會相對“安全”,如果出事,“大不了一塊坐牢”,出去後遭人報複的風險會降低很多。
  在高州籍的陳生看來,羅蔭國本應與周鎮宏不同,“他在高州任市委書記兼市長時,還十分正直,不管人事還是工程一律不予照顧。”
  上述當地官場知情者認為,羅蔭國之所以步周鎮宏的後塵,與長期壓抑後的爆發情緒有關。
  不止一位知情者告訴齊魯晚報記者,茂名官場並非鐵板一塊。2002年4月,周鎮宏任茂名市委書記後一年,羅蔭國任茂名市委副書記、市長,兩人搭檔期間,羅蔭國“一直處於被壓抑狀態,沒有多少話語權”,開展工作時頗感掣肘。再加上長期存在於買官賣官的風氣中,羅蔭國“一方面想趁退休前撈上一把,也能藉機培植自己的勢力。”
  兩任市委書記的作為迅速向茂名各層級一把手擴散,周鎮宏和羅蔭國在任期間,這股風氣已難以回頭。陳生告訴齊魯晚報記者,像一些需經過多個部門審批的事情,哪怕是到最基層的一級,也需要把錢送到位才能順利蓋章。
  “可以這樣說,當時每一點小小的權力都用到了極致。”陳生向齊魯晚報記者感慨,要解決官場遺留惡習,官方必須首先予以正視。
  恢復從具體事情做起
  “如果占著位置卻不做事,那麼查不查腐敗對老百姓來說有多大區別呢?”在茂名採訪期間,不止一位當地市民向齊魯晚報記者表達了這種看法,“人們又怎麼會對茂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在“失去的十年”中,茂名官場“官位買賣”成風極大敗壞了政府公信力。“茂名失去的十年,是貪官輝煌的十年。”一位網友在當地最受歡迎的一個論壇中寫道。
  “很明顯,這些錢不可能從他們工資里出,最受傷害的莫過於普通百姓。”對茂名本地情況相當瞭解的董龍(化名)說,百姓樂見上級查處貪腐,但是單純的“查貪”只是滌盪官場風氣的必要手段,而不應是目的。對普通百姓而言,他們更希望通過“查貪”獲得切實好處,“這樣才能更好輓回政府公信力。”
  自認為是“窩案”直接受害者的茂名本地商人柯萬才有著更深切的體會:“連我們這麼明顯的案子都拖著不辦,政府又怎麼敢說除掉了腐敗的根子呢?”
  柯萬才所說的案子是與被稱為“廣東第一爛尾地”相關聯的“茂南二建南香城項目糾紛案”。
  這是一片位於茂名市郊面積約千畝的土地,原屬茂名下屬的電白縣管轄,上世紀90年代初,集體所有制企業茂南二建公司購置該地,並將之分給680多名購地戶做建房之用,柯萬才就是其中之一。其後,隨著茂名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這一原本偏僻的地塊逐漸成為價值不菲的“黃金地”。但隨著一系列商官勢力的介入,圍繞這塊地產生了種種糾紛,至今20年仍未解決。
  “耳熟能詳”的幾個名字:馮立梅、楊光亮、羅蔭國等,均曾出現在政府以調解糾紛為名成立的領導小組之中或背後。
  柯萬才一度以為,查了貪官,相關部門就可以秉公執法,自己和其他購地戶就能拿到地。但他很快發現情況並沒有想象中的樂觀。
  “對羅蔭國他們來說,這塊地成了搖錢樹,糾紛一日不解決,想從中撈到好處的人就會不停給他們送錢。”對於“爛尾地”久拖不決的因由,柯萬才有著自己的看法。
  他所說的“想撈好處”的人,主要指在茂名有著“地下組織部長”之稱的當地商人柯國慶。根據相關材料,在楊光亮、羅蔭國等案件中,均出現過柯國慶的行賄記錄。而柯萬才認為,這塊地還牽扯到當地公檢法的一些人。
  在柯萬才看來,羅蔭國們的落馬,這塊地堪稱根源之一。但“窩案”過後,已經不願再有人接這塊“燙手山芋”。“就像留下一顆毒瘤,今天不割它,待到風頭過去,可能長得更大,有更多人再從中撈好處。”
  “不管‘窩案’會不會重查,只是希望政府能夠真正站在百姓角度、站在茂名發展角度,從一件件具體的事情做起,這樣才可能恢復人們對未來的信心。”董龍說。
 
(編輯:SN0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f11cfurl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